当前动态:一个刑警队长的自述:真实的扫黑除恶,比《狂飙》更精彩

观察网 2023-02-24 07:14:34

十点人物志


(资料图)

2023年02月23日 20:22:35 来自福建省

工作,并不只有早九晚五的通勤和写字楼里的格子间,日常想象之外的小众工作是什么样的?

这里是十点人物志的专题报道:疯狂的职业。

每一期故事,讲述一个不寻常的“疯狂”职业故事,用小众职人独一无二的人生冒险,为你展现不一样的世间百态。

一个刑警队长的自述:真实的扫黑除恶,比《狂飙》更精彩16:23

采访、撰文 | 灯灯

十点人物志原创

《狂飙》的后劲,太强了。

距离大结局播出已经三周了,但《狂飙》的热度仍在持续:人们拿着放大镜研究剧中的细枝末节,津津乐道猪脚面和小灵通背后的故事,李响的牺牲、安欣的一夜白头、杨健和张彪的步入歧途,至今仍令许多观众意难平。

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样,看完电视剧,对真实的刑警生活尤为好奇——现实世界里存在安欣这样的警察吗?当卧底到底有多危险?一线刑警如何评价《狂飙》?

上周,十点人物志采访到了刑警刘星辰。一句话说刘星辰的故事:80后,现任东北某市刑侦中队长,从警15年,抓捕百余人,3次荣获个人三等功。

刘队从警至今所获的部分证书 | 图源受访者

我们和刘队聊了聊《狂飙》,对比了电视剧和现实的差异,听他描绘了从警至今经历的诸多奇案凶案,最后得出结论:真实的扫黑除恶,比电视剧更精彩。

以下是他的讲述。

一线刑警眼中的《狂飙》

《狂飙》这部剧,我从头到尾看完了,感触挺深。

不夸张地说,《狂飙》里面发生的所有案件,我在从警的这15年里,基本全碰见过。放眼全国,应该很多警察都有相似的经历。

我们干警察这一行的,其实平时很少看国产刑侦剧。尤其是刑侦战线的同事,有时候打开电视看两眼,发现剧情和现实出入很大,内容过于浮夸,就会毅然关掉,觉得编剧在胡说八道。

《狂飙》是个例外。据我所知,有挺多警察喜欢看。在我看过的同题材电视剧里,《狂飙》已经算是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了。

剧中的主要情节,基本符合各个年代的真实情况,像是高启强雇凶杀人,徐江和白江波两伙黑恶势力互相打击报复的案件,我们都遇见过。只不过,正常来说,这些案件不会发生在同一个犯罪团伙身上,但是为了戏剧效果嘛,也可以理解。

总的来说,《狂飙》中的警察形象,还是比较符合逻辑的。要说和现实有什么不同,安欣和高启强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,现实中不可能存在。警察和黑社会只有两种关系,要么不共戴天,要么被腐蚀拉拢,没有中间地带。

剧中高启强和安欣亦敌亦友 | 图源《狂飙》

除此之外,禁毒支队队长杨健的结局,我也觉得有点理想化了。杨健也许会自杀,也许会跳河逃跑,但是绝对不会投降。

因为他太了解警察的工作了。一个有着丰富侦查经验的老警察,如果不想被抓到,有100种躲避抓捕的方法。能走上犯罪的道路,证明他心中一点底线都没有了。想让一个步入歧途的警察回头,比让一个杀人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要难。

剧中杨健的投降一幕 | 图源《狂飙》

我接触过的警察,大部分都和安欣一样。有些观众觉得安欣特别犟,对正义和真相过分执着,显得有点假。但事实上,单就破案的态度来说,大多数刑警都是安欣这样的。

在重案队,我们经常会遇到无法侦破的案件,每个人都有揣在心里的几个案子,好多年放不下。往往案件越复杂,背后的水越深,办案警察对捉拿真凶的执念也越重。不管过了多少年,只要发现一丁点蛛丝马迹,立马就会派人追查,把卷宗重新翻出来看。这或许是刑警这身衣服带来的一个叠加buff吧。

《狂飙》里比较夸张的一点是,为了凸显主角光环,把安欣设定成孤胆英雄,很多任务都由他一个人完成。

剧中有个情节是安欣扮装侦查,独自跟着疯驴子深入虎穴,后面还上了船,九死一生。但是在真实工作中,绝不会让一个警察单独执行非常危险的任务。安欣附近的三公里内,应该随时随地有一辆警车保护他。

我也参与过扮装侦查,假装成毒贩团伙中的一名吸毒人员。当时我在毒贩家里,但楼上楼下都是我的同事,万一出了意外,只要我能坚持一会儿,大家都会冲上来。

剧本将安欣塑造成孤胆英雄 | 图源《狂飙》

如果侦办的案件特别复杂,通常会派几个人,甚至几十人,成立一个专案组。随着案件越来越复杂,涉及到的人员越来越多,主办领导的级别也会越来越高。

像安欣当时负责的案件,正常应该由市局副局长安长林亲自挂牌督办,如果京海市查不出来,这个案子就会迅速交给“林海市”,换一批警察继续侦办,不会让安欣一个人孤掌难鸣地追查真相。

我印象中,国产片里最像警察的警察,是电影《烈日灼心》里段奕宏演的警长。那种不动声色的敏锐,哎呀,演得太像了。最后一幕审讯犯人,犯人的演员也演得特别好。导演应该是看过真实的审讯,拍得相当到位了。

段奕宏饰演的警察伊谷春 | 图源《烈日灼心》

新警察故事

我之所以会当警察,和家里人有很大的关系。

我的爷爷是一名警察。我父亲年轻时参加过警察考试,虽然落选了,但心里一直有个警察梦,他的警察情结对我影响很深。

高考的时候,我考上了中国刑警学院的侦查学专业——几乎所有报考警校的学生,第一首选都是侦查学,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刑侦梦,都想着有天能成为一名破案追凶、除暴安良的刑警。

中国刑警学院 | 图源网络

2007年,我从警校毕业,回到家乡,被分配进刑侦大队的重案中队,正式开始了我的刑警生涯。

刚到队里那会儿,啥都不懂,一切都要从头学起。

比如说最基础的盯梢,如何能自然地融入人群,不被犯罪分子发现?第一,你不能穿显眼的衣服。第二,你走路的时候要含胸勾背。第三,你的眼睛不能盯着犯罪嫌疑人,只能用余光去看。

还有一点特别重要,千万不要忽略周围的环境,假如嫌疑人进了市场,你一定要在市场里面买点东西,问问价格,成为一个在市场里买东西的人。你要是站在市场里死死地盯着嫌疑人,他的同伙马上就发现你不对劲了。

这些侦察技巧,都是队里的前辈手把手教我们的。警校学的东西放到实战中,可以说是毫无用处。一个警察真正的成长,要从参加工作开始算起,队里每一个带你侦办案件的前辈,都是你的师父。

国产剧对警察总有一些刻板印象,好像年轻的警察一定要狂躁,一定要钻牛角尖,一定要顶撞上司,有事没事咱先刚两句(笑)。

但实际工作中,年轻警察是最沉稳的,因为他啥都不会,很茫然,在现场就是给师父跑腿拎包的,侦察的时候主要看师父怎么做,绝对不会有别的想法。反倒是岁数越大,资历越老的警察,遇到侦破不了的案件,往往是第一个狂躁的。你想,这么丰富的经验,都发现不了案件的破绽,这个打击是很大的。

干刑警这行,什么奇案、凶案都会遇上。我曾经写过一个“人肉包子案”,是我刚入行时经历的真事儿。

当时,有个KTV的小姐失踪了,我们通过一系列侦察和技术手段,把范围锁定在一栋居民楼内。我们确定她进了楼就没有出来过,但具体是哪一户干的,还不清楚,只能先在附近蹲守。

那栋居民楼的一楼都是门脸,其中有个包子铺。我们蹲了一夜,累得不行,我同事就去买了一屉包子,买的时候还特别热心肠,给留在单位的同事打电话,说,我在这儿买包子,你们要不要?单位那帮人都说要。

热腾腾的包子 | 图源网络

最后我们锁定了犯罪嫌疑人,上他家里把人抓住,问他是干什么的?结果他说,楼下那包子铺是他开的。据他交待,为了毁尸灭迹,行凶之后,他把受害人分尸剔骨,用碎肉机把骨头剁碎,每天往下水道冲一部分。而剁碎了的人肉,就放在冰柜里。

我去开冰柜的门,打开的一瞬间,好家伙,吓得一腚坐地上了。你能想象那个场景吗?一颗人头在冰柜里,毛发被剃掉了,脸上的肉也被剃掉了,几乎就剩一个架子。剁碎的人肉和包子的肉馅摆在一起,中间只隔着一层塑料布。

这种作案手段极其凶残的案子,早年经常发生。我们的城市在海边,海边有一条木栈道,风景很好,也很僻静,常有人去锻炼。木栈道下面是悬崖,有个犯罪分子专门在木栈道附近猫着,把独自锻炼的年轻女性拖下悬崖,先奸后杀。

我们把凶手抓住后,就去悬崖下面找尸体。那一片是个大水洼,土质松软,脚一踩就陷进去。走着走着,我突然听我同事嗷一嗓子,蹦了两米高——他一脚不知道踩到什么东西,咔嚓一声响,低头一看,是一张脸。

经常有人问我们,当刑警看到尸体会不会感到恐惧,平时要如何练胆量?虽然有时会吓一跳,看到特别残忍血腥的犯罪现场,也会感到不适,但不至于恐惧。

你穿上了这身警服,你内心就只会想着如何破案,如何抓住罪犯。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手术,也不会因为开膛破肚而感到害怕。

警察也是普通人

从警15年,我调换过很多部门,重案队、扫黑专案组、便衣侦查队、缉毒队,啥样的情况都碰到过。

影视作品习惯神化警察,把警察塑造成天降神兵,刀枪不入。但我想说,警察也是普通人,不是神探,更不是超人,尤其是犯罪分子拿着刀扑过来和你拼命的时候,别说老百姓了,警察看了也害怕。

刘队曾参加跆拳道比赛,获全省第三 | 图源受访者

有次坐车去抓捕一个嫌疑人,我在路上睡着了,一路跷着二郎腿。到了地方,我醒了,但是脚麻了。那是个厂房,厂房后面有道两米宽的沟,还有一堵矮墙。其他同事都悄悄翻进去了,但我脚麻了,根本过不去,只能拖着腿绕到正门去。

结果,我们要抓的这个人,正好从正门出来,和我撞了个对脸。我一看,不就这小子吗?他看到我,拔腿就跑,我腿上缓过劲来,也拼命追。追了好一阵儿,把他逼进了一条死胡同。他一看没路了,转身拿着刀就奔我来了。我立马往旁边一让,哥们儿,你走好(笑)。

按照影视剧的套路,这时候警察应该冲上去和嫌疑人英勇搏斗,对不对?但我当时手里啥都没有,棍棒全让我同事拿着。对方是个混社会的十七八岁小孩,我们抓他,是因为他替人摆阵,把人打成了轻伤。

这种小孩一般都不懂法,天不怕地不怕的,随身带着弹簧刀,看你不爽,拿出来就是一下,下手没个轻重。我们的目的是抓捕,这么一个抓回来只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人,你觉得我值得和他拼命吗?当然,他跑了以后,我们又去追了一次,在他朋友家把他抓住了。

如果是抓杀人犯,或者是能判20年以上的重特大案件的逃犯,方法又不一样了。

我们会配枪,但一个队最多不超过两把,多了不安全,其他人带着警用装备就行。拿枪的一般都是领导,因为我们默认谁拿枪谁第一个上,而且你拿枪就得做好开枪的准备,不能犹豫。冲人开枪这事儿,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,放眼全国,冲人开过枪的警察都屈指可数。

警队日常会进行打靶训练 | 图源《狂飙》

警察是一个很看经验的行业,尤其是审讯的环节。犯罪分子被一个老刑警审,和被一个年轻刑警审,精神压力是截然不同的。刑警岁数越大,经验越丰富,审讯状态就会越游刃有余,和犯罪分子说话才会更有威慑力。

至于审讯的方法,每个刑警的习惯不同,没有固定模板,都是见人下菜碟。有的刑警喜欢给嫌疑人施加压力,有的刑警喜欢聊点社会梗,吓唬吓唬对方,还有的刑警是怀柔政策,上来就说,哥们儿你这人也不错,平常做事也挺讲究,都到这份儿上了,就招了呗。

真实的审讯画面 | 图源网络

我之前有一次审讯,还给犯罪分子算命呢。那人就信这个,之前自己改过名,被抓前也找大师算过。我跟他讲,我家祖上是算命先生出身,算命的罗盘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,你把手伸出来,我给你好好算算。然后拿着周易八卦一顿胡说八道。最后我总结,你命里有这一劫啊,你得认。

他将信将疑,我这能认吗?我肯定地回答,你认了,就过了这一劫了,将来就福星高照了。他说,那,那我认了?我说,对呀,认了吧。

我当时审讯的时候,旁边还有个年轻警察。人家派出所所长说,刘队去审讯了,你也跟着进去学学,看看刘队是怎么审的。那年轻人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,跟他所长说,刘队这哪是审讯啊,刘队给他算命呢,我学什么呀,学算命吗?(笑)类似这种有意思的事儿可多了。

人间正道是沧桑

刚入行的时候,最怕的就是半夜听见手机响,因为肯定又发命案了。只要有命案,就得迅速侦破,因为十多年前破案的主要手段就是摸排走访,把现场周围能问的人都问个遍。

人的正常记忆,极限是72小时,如果警察来问你,昨天你去哪儿了?听见了什么声音?你还能想得起来。但是问你四五天前的事情,你肯定想不起来了。

好在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,摄像头和监控的普及,现在破案比以前方便多了,破案率也上去了。现在半夜再接到同事的电话说发案了,第一反应,人抓没抓住?(笑)如果还没抓住,知不知道是谁?知道是谁,那就行了,一会儿过去商量商量,看看上哪抓去。心情和以前不一样了。

很多小说和电影喜欢描写高智商杀人犯如何作案,一个案子弄得错综复杂,环环相扣。但是现实生活中,犯罪分子智商越高,准备工作做得越多,对我们来讲就越容易破案。他越是采用一些复杂的杀人方法,想方设法掩盖犯罪事实、制造不在场证明,反而会留下各种各样的证据。

真正难以侦破的案件,都是突发的杀人案件。激情犯罪还能通过排查社会关系,找到凶手和受害人之间的关联,而那种纯属一时兴起的无差别杀人,才是最难侦破的。

我们有好多十几年前的案子,到现在都没有破。这些悬而未破的案子,都成了大家最重的心结。即使当时侦办这个案子的警察已经退休了,或者不在这个岗位上了,这个案子也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,只要那个犯罪嫌疑人还没死,我们想尽一切方法也要把他揪出来。

图源《狂飙》

这些年,工作占据了我的绝大部分精力。侦查、抓捕、蹲坑,很多工作都需要晚上去做。运气好,上半夜能结束,运气不好就直接通宵。

刚工作那几年,一礼拜能有三起命案,一年到头,光出差抓人的时间就超过四个月。为了方便抓人,我们一般自己开车,一口气开1000公里是常态,最猛的一次从早上5点开到晚上9点半,横穿三个省份,下车的时候脚都麻了。

工作以外为数不多的时间,我也会留给自己的爱好。比如做饭,打游戏,还有写作。

写作是读警校时开始的习惯,一直坚持到了现在。这些年我侦破了很多案子,也有不少案件到现在都没有头绪;见过穷凶极恶的罪犯,也遇到过可怜无助的凶手;在荣誉的舞台上享受过胜利,更难忘成功背后的无数次失败。

我把那些在心里最常念叨的故事,都写进了《刘星辰重案笔记》这本书中,这是我的故事,也是全国二百万警察的故事。

《刘星辰重案笔记》 | 图源受访者

从警这些年,每多办一个案子,多接触一个罪犯,我便对“人间正道是沧桑”这句话的理解又深了一分。

想做一名好警察,真的很难,惩恶锄奸的道路布满坎坷和艰辛。但我相信,只要初心不变,信念不变,心中有一簇正义的火苗在持续燃烧,哪怕周身被黑暗笼罩,这团光终将驱散黑暗,照亮大地,让万家灯火彻夜长明。

标签: 犯罪分子 犯罪嫌疑人 刑警队长

广告

Copyright ?   2015-2022 大西洋商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